《與臺灣土地 90 年 ─ 郭東榮回顧展》

 

台北藝術展覽|上古藝術畫廊專文分享

在台灣現代藝術的發展歷程中,藝術家郭東榮的名字代表著跨越七十年的創作能量。他自嘉義出發,走進台灣藝壇核心,再遠赴日本深造,將東西方文化的養分融入畫布之中。
他的風格多變、思考深刻,是戰後台灣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之一,也是五月畫會創始成員之一,對台灣現代藝術的啟蒙與推進具有關鍵地位。

此次於台北土地銀行舉辦的《與臺灣土地 90 年 — 郭東榮回顧展》,展區位於交通便利的 館前藝文走廊,展期自 11 月 19 日至 12 月 10 日,平日 9:00–17:00 免費開放。對於正在尋找 台北免費展覽、台北藝術展覽 的觀眾而言,這是一檔兼具歷史深度與藝術價值的展出。

 

郭東榮:以多變形式描繪生命感受

郭東榮曾提到:「我的畫沒有固定風格,沒有固定風格就是我的畫風!」
這句話明確展現他的創作態度。

他的早期作品深受印象派影響,筆觸明亮而輕快,色彩細緻地捕捉自然光線,呈現出柔和的空氣感。這一階段能看到他紮實的學院根基,也能感受到他對景物的細膩觀察。

進入中期後,他開始走向抽象語彙,畫面中的線條更加自由、形體逐漸鬆動,情感的節奏也更鮮明。他大量採用刮痕、潑灑、層疊等手法,使畫面充滿速度與能量。這些作品強調繪畫本身的動態與精神性,是他創作思考的另一高度。

晚年作品融入書法筆勢與文字符號,讓畫面多了精神性的層次。線條更具韻律,畫面也呈現安定與流動並存的狀態。這些作品不再追求物象,而是回到他內在的節奏與文化背景,形成成熟的個人語彙。

不同階段風格雖然多樣,但其作品始終保有一種直接、坦然的能量。無論是具象或抽象,畫面都能讓人感受到他面對世界的真誠態度。

 

回顧展亮點:七十年的創作脈絡一次看見

 

此次展覽依照創作年代與風格變化進行呈現,使觀眾得以理解他如何在不同時期拓展自己的視野與技巧。

展覽特色包括:

1950–60 年代具象與風景創作
色彩明亮,筆觸細碎而具有節奏。這些作品呈現他對自然的敏感度,以及在學院訓練下建立的結構能力。

 

1970–2000 年代的抽象創作

畫面往往大筆揮灑,層次厚實,情感更加奔放。從這些作品可以看到他面對自由與形式探索的持續追尋。

 

晚期書寫結構作品

書法元素被轉化為符號與線條,融入畫面,呈現出一種兼具東方精神與現代形式的獨特語彙。

 

 

透過這次回顧展,觀眾可以看到他如何在不同階段與世界對話,也能感受到各時期作品背後的文化意涵與個人情緒。

 

 

上古藝術畫廊的視角:觀看一位藝術家的時代風景

上古藝術畫廊長期深耕台灣藝術,關注從戰後到當代的美術發展。
郭東榮的創作,不僅展現個人風格轉化,也反映出台灣藝術家面對時代浪潮時的自我定位。從早年求學、加入五月畫會,到旅日創作,他的作品呈現出強烈的自我觀察能力與獨立視角。

他的筆觸經歷了寫實、抽象、符號等不同階段,而這些變化都源自對藝術本質的追問。
這次回顧展,提供民眾理解台灣現代藝術的珍貴視窗,也讓更多人能在作品前感受七十年的精神流動。

 

結語:值得細細品味的藝術旅程

《與臺灣土地 90 年 ─ 郭東榮回顧展》展現一位藝術家如何在時代流動中持續前進、持續更新自己的語言。無論觀眾是否熟悉台灣現代藝術,都能從作品中讀到坦率的情感與豐富的視覺能量。這次展覽能讓您從近距離重新認識台灣現代藝術的根基,也能從郭東榮的創作裡找到與自身經驗相互呼應的片刻。


展覽:與台灣土地90年~郭東榮回顧展
時間:11/19(三)~12/10(三)免費入場
        週一至週五 9:00-17:00        
地點:台灣土地銀行館前藝文走廊(台北市館前路46號)
 

 

 


 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