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所有的古玉都值錢,但每一塊都值得被了解

目錄

圖片來源:上古藝術  墨綠石

 

我媽說這是寶,你們幫我看看


那天,一位三十多歲的男子走進 #上古藝術 的 #挖寶區,看起來像剛下班,穿著Polo衫、背個電腦包。他打開一個塑膠盒,裡面是一塊老玉,包在泛黃的紅布裡,角落微微破損,但還能看出原來是個圓形玉佩。他說:「這是我媽交代我要帶來看的,她說是我外公以前收的,反正就叫我來,你們幫我看看是不是真的。」說話時,他臉上是半信半疑的表情,很像現代人常有的那種「我不相信這會是寶,但萬一是就賺到了」的心態,現場的鑑定師接過玉器,輕輕在光下轉了幾圈,說了一句:「這塊,有意思喔。」

 

你以為是仿品,其實是「被誤解的老東西


他們請來了拍賣官李立民 和上古藝術總監陳虹安兩位資深專家。李立民說這玉料是老料,顏色的沁不是人工能仿得出來的,但最有趣的是,它的雕工不像明清常見的風格,而是更早期的民間工坊做的,偏實用型——屬於那種「市井有錢人請人雕的保身玉」,不是皇家器,也不是仿古工。陳虹安則注意到玉上的紋路混雜,邊緣有一段明顯是後期重新打磨過,很可能是民國初期時被修過。這讓男子有點愣住,問:「所以這塊……算是真的嗎?」
李立民笑笑說:「算是真的,也算是不起眼的寶。不是高拍價的那種,但它的歷史跟文化背景,是值得記錄的。不是仿,也不是博物館等級,就是一件被很多人忽略,但還沒失去靈魂的玉。」

 

一塊玉的轉變,不在價格,而在看懂它的人


男子說,他媽一直說這東西是外公年輕時花了大錢買的,還說什麼「那時候台北大稻埕最厲害的古董商親手挑的」。但他自己完全不懂,甚至覺得這種舊東西留著很佔空間。後來他把鑑定結果錄下來,傳給他媽。他媽聽完之後超開心,還說:「我就說那塊有東西吧!」但更有趣的是,男子自己也被這段小故事打動了。他說:「以前我都覺得古玩是老人的事,現在我好像懂了一點,為什麼有些人會這麼著迷了。」


後來他乾脆把玉送去重新裝框,放在家裡書桌前。他說:「我媽很滿意,我也開始覺得這不是破石頭了。它有味道,有記憶,還滿酷的。」

 

上古藝術不只是鑑定,更是讓人重新理解「擁有」
在上古藝術的挖寶區,常常會出現像這樣的情景:有人拿祖傳的東西來驗真偽、有人帶市場撿來的東西求拍賣、有人純粹是來「看看熱鬧」,但每一件古玩、每一次古文物鑑定,其實背後都有一個人的故事。


不是每塊古玉都會變成拍賣會上的主角,甚至很多只是普通家庭裡的陪伴物件,但只要你願意給它一次「被理解」的機會,它的價值就會浮現。上古藝術的理念從來不是「吹噓價值」,而是「幫你看懂你手上的東西」,無論它值五千還是五萬甚至百萬千萬。

 

為什麼越來越多年輕人,也開始走進古玩世界?


傳統上大家以為收藏是退休後的事,但我們發現,越來越多 30-40 歲的年輕人開始願意接觸老件,原因很簡單: 他們喜歡「有溫度的東西」、他們希望傳承家族物件、他們想了解背後的故事、他們也許知道,手上的東西是不是真寶這群人不見得會大量買古物,但他們會回家開始查資料、問長輩,甚至帶朋友一起來挖寶,因為他們發現這些東西,跟我想像中的不一樣。你家的老東西,不一定值錢,但說不定很有料,不管你是手上有一塊玉、一只青花碗、一個生鏽的銅鎖,只要你有疑問,都歡迎來上古藝術看看。


我們不保證你會發財,但我們可以保證,你會比原本更認識那件物品,也許還會更認識自己家族的一段歷史。

◎更多藝術投資影片
「買得起賺得到」挖寶區: https://reurl.cc/74K1zN
觀看更多拾古寶櫃 精彩影片 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goodartcom?

◎近期活動
好的藝術盡在台灣19徵件:https://forms.gle/xodZxSKUT4yhUWiK9

彭自強【筆下有戲】
展期 : 5/5-5/30
熱烈進行中 來上古走進時光迴廊 欣賞這跨世紀的展覽吧

上古藝術 http://www.sogoart.com.tw/
02-27113577  #777 陳經理
台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60號B1
line ID:@sogoart

關鍵字:#上古藝術 / #古玩 / #挖寶區 / #鑑定 / #古文物鑑定 / #鑑定師 / #拍賣官李立民 / #上古藝術總監陳虹安
 

延伸閱讀